借力科技创新服务创新 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受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航运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长周期低迷状态,大批航运企业以及与航运相关的企业经营步履维艰,并出现不少企业破产倒闭。在这严峻形势下,一些航运企业和航运服务企业正在力图通过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寻求突围,谋划发展。
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正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及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良机。借力自贸区“先行先试”寻求制度性突破,依托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航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走出重围的重要契机。当今航运产业正处于寻求创新突破的发展跨越期,集装箱运输界的排头兵马士基不断推出P3联盟等一系列创新理念和举措,全球码头营运商如火如荼地构筑其全球码头网络,都显示出国际航运业正在进入一个只有依托创新发展才能走出困境的关键时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实现“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航运中心”的目标,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
伦敦、纽约、新加坡等著名国际航运中心,同时也是全球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例如伦敦,集聚了大量的国际著名航运咨询和信息机构,向全球不断地发布影响全球航运发展走势的见解和信息,通过设置在那里的国际组织制定出影响航运发展的国际规则等等。由此可见,航运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是上海建设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突破瓶颈的关键动力。
上海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应以推动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为目标,坚持航运服务创新与航运技术创新并举,培育创新型跨国龙头企业与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并举,实现科创中心与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融合,促进航运中心建设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根据上述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手:
1、加强航运科技创新的载体建设
一是依托现有上海航运服务产业的布局特点和航运科技创新要素的分布特点,重点形成若干个航运服务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由于历史积淀的原因,在上海的一些区域已有一些从事航运技术研发的国内外企业和相关机构集聚,或者一些具有一定创新潜力的从事高端航运服务的国内外相关机构存在,政府可以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航运创新功能集聚区,主要依托这些企业和机构并进一步吸引全球创新型的企业和机构在此集聚,采用创新孵化器模式,营造航运创新生态环境。二是探索设立全国首个航运科技产权交易中心。三是积极搭建国际化航运科技创新平台。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吸引大型跨国航运企业落户为基础,加大对其研发部门的吸引力度,鼓励其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积极吸引境外知名航运研发设计和咨询服务机构落户上海。
2、有序推进航运重点领域创新发展
一是率先推动航运龙头产业创新。可重点探索率先推动我国港口装备制造、船舶制造、港口工程建设等在全球具有一定优势的航运制造和工程产业实现创新性突破。二是进一步推动航运顶层标准创新。积极吸引和探索设立制定航运产业规范和标准的机构,强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航运标准制定和行业规范制定方面的创新能力和话语权。重点加强与国家战略密切相关的航运相关领域规范标准的制定能力。三是鼓励航运服务产品的创新。积极探索航运服务的新需求,努力创新现代航运服务新产品和新模式。重点推动航运金融、航运保险领域的创新,鼓励金融和保险机构设立航运金融和航运保险的专门机构,同时吸引国际著名的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机构落户。四是支持“互联网+航运”的创新型航运业态发展。在现有航运电商、跨境电商等“互联网+航运”创新业态的基础上,继续鼓励航运业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发展。五是鼓励港航企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对于有创新潜力的港航企业,鼓励其建立企业的创新研发中心。积极吸引和支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航运跨国公司在沪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鼓励其升级成为参与母公司核心技术研发的大区域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
3、加强航运科技创新主体建设
一是着力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明星”航运企业家和科创人员。二是建立上海航运创新协会。积极支持航运业界组织建立上海航运创新协会,借助于这一创新平台,定期举办航运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交流活动、航运创新研讨活动,组织企业和相关机构加强与国外的联系与交流,组织航运创新成果的评比等,努力营造良好的航运创新氛围。
(作者单位: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来源于东方网)